最喜明之夜,清辉满堂,或台灯一盏,或红烛一支,书页轻翻,心旌微摇,叹梁祝身化彩蝶,喜崔张终成眷属,羡东坡把酒临风,暮清照泛舟浩淼。有高山流水鸣于耳畔,瘦菊幽兰,馨于鼻尖,芳草连天,长亭古道,红有樱桃,绿有芭蕉,坐拥书城之中,三更之梦书可当枕,书香盈鼻此乐何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也就是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图书已成为生活必需品,读书便成了每一个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一天我们把读书的宣传活动变成一场热热闹闹的节庆,共享着阅读的快乐。
“脚下行路千里远,腹中贮书万卷多”,神游天下,有助于我们松弛绷紧的神经;它山之石,能够使我们触类旁通,获得实在的精神力量。看来古人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有着身临其境的感触的。瞧那“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的洒脱;“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感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豁达、都聚集着古人乐观旷达,志高意远的傲视情怀。大概这就是古之文人墨客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原因吧!于丹说:“半部《论语》以修身,《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跌倒没什么,爬起来继续前进;失败没什么,一切可以重来;成功没什么,未来刚刚开始。借着贤士的“学海阔千里绝无缺智者敢渡,书山高万仞唯有勤者能攀”的烛光来照亮整个心田。吟者“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豪迈;颂着“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斗志;呐喊着“真的猛士,看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怒气,这些都激发着昂扬的斗志,威武不屈,贫贱不移。这些大概是他们文学史上留下的永不磨灭的一笔吧!
“求知识学海探宝累亦喜,追科学书山寻珍苦也甜。”随着科学的步步迈进,一些刺激感官的各种事物层出不穷,书籍便成了各种文字的符号,深入到更为广阔的空间中,进而造成现在学者对读书只不过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为博一笑。”因而人们的情绪浮躁不安,那热闹欢盛的节日也还沉睡在冬日的暖阳之中,但春风拂过的是科技信息,网罗天下的激情岁月,而不是文人骚客,风华正茂的读书之日。真可谓一叹:“哎!网络普及,可怜焦纸,这字里行间有多少读书人的叹息啊!”可见,我们的思想在“升华”,意识却在“凝固”,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是把握不住,这完全是个人态度的问题,而不是能力的缺陷。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大家都睁开那一双双慧眼,一起踏上这个阶梯,行走天下,自是腹有书香气自华。也让我们将这一场热热闹闹的节庆再装饰得盛世一点,点缀得更为繁华一些。这样你会感受到书中那股余味无穷的“香”与你一起飘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