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太阳集团tyc33455官网教授李吴萍带着课题组成员来到盐池县高沙窝镇卫生院,进行“创新支付制度 提高卫生效益”项目每个月的评估工作。该项目实施两年多来,初现成效。今年1—8月,全县就诊人次比2009年同期增了2倍,已实现90%的患者留在县及以下医疗机构看病的目标。
“预付制花钱”改变就诊结构
在我国,关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最常被大家提到的比喻是“倒金字塔”,即本应在该层级医疗机构看的病,却跑到上一层级或更高层级看病,导致“小病大看”,浪费医疗资源,也造成了看病难、看病贵。
宁夏盐池县也是一样。“创新支付制度 提高卫生效益”项目开展之初的基线调查显示,有70%左右的门诊病人本来可以在村卫生室就医,但是一半以上的病人却到乡镇卫生院和县医院就医。也就是说三成左右的门诊病人“小病大看”了。
项目专家认为,“小病大看”形成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原有的新农合报销政策未能发挥分级诊疗的作用。
2009年,“创新支付制度 提高卫生效益”项目启动,意图通过改变新农合资金的花钱方式,改变供方、需方行为。具体做法是改革新农合资金支付制度,将住院服务包干给县级医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基本门诊基本医疗任务包干给乡镇卫生院,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县、乡、村新农合报销比例拉开较大差距,越到基层报销越多。包干经费年初先预拨一部分,其余的需要通过精细化的考核来获得。
67岁的花马池镇居民左金凤靠吃低保生存,这几个月来,子宫囊肿一直折磨着她。9月22日,左金凤住进了家附近的中心卫生院,在中医科副主任医师赵福的照料下,7天后病情缓解,一算账,只花了几十元。比较5月份在县医院住院的花费和效果,左金凤表示自己更愿意在卫生院就医。
据李吴萍介绍,该项目提高村、乡看病的报销比例,实行预付制、按项目付费方式,资金风险由医疗和医保机构共担,这种做法在国内实属罕见。
该县副县长杨晓军介绍,2011年1—8月与去年同期相比,呈现“三个转变”“四个下降”,即住院治疗向门诊治疗转变,基本医疗向基层转变,从单纯治疗疾病向预防疾病转变,村级就诊人次回流,上升了13.4%;“四个下降”为未就医人口、个人就医负担、住院率、新农合资金管理使用风险下降,就医负担下降了12.37元,新农合资金由2009年亏损112.68万元变为2011年结余368.22万元。
提能力建机制促体系转变
宁夏是西部地区,项目开展之前,2/3以上的村卫生室不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只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盐池的修补网底之策是把乡村捆绑在一起管理,把钱给乡镇,让它来培养村医。
柳杨堡村卫生室村医赵燕梅,2009年之前,每个月做十几天的公共卫生服务,保本后就关门。项目启动后,赵燕梅每个月起码要参加三四回培训。今年卫生室诊疗人次已达到2500人次,比去年全年1300人次还多,年收入比以前增长了1万多元。
王仓是花池镇卫生院派给裕兴村村医季建军的带教医生,他自己每个月也要参加县、乡镇的培训,季建军也会到别的乡镇、村去学习。据盐池县卫生局局长官秀敏介绍,这已经成为制度,即县与县外、县与乡村“手拉手”帮教,乡、村“一对一”带教,乡镇之间、村之间“肩并肩”互教。
县医院的服务能力也在不断加强,盐池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国刚说该院医生几乎每隔几天就培训。内科主任俞明说,政策加上对医生的培训,让慢性病患者依从性越来越好。
但是,真正实现分级诊疗,靠经济杠杆、重视预防、提高服务能力还是不够。李吴萍说,各级医疗机构还要学会自我管理,最终实现分级诊疗。如用人机制、绩效机制、补偿机制、管理机制等。官秀敏将其总结为监管、补偿、激励、支付四项机制,配套机制建立才能完成整个医疗卫生体系的转变。目前除了用人机制,其他三项均已建立。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日期:2011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