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学院成立于2012年。2013年,学院获批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委托培养院校”,成为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员单位。2014年,学院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2019年,学院获批成立留学生汉语水平考试(HSK)以及医学汉语考试(MCT)考点。2020年,学院高质量通过了来华留学质量认证。2023年,作为首批高校,学院率先完成了来华留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英文授课)专业认证,学校来华教育跨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主体,以面向重点生源国和吸引新国别生源为两翼,以聚焦国家外交战略、服务学校一流大学建设、提质增效内涵发展为驱动,全力推动来华留学生教育量质并行发展。

党建赋能,固本强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集中学习常态化、个人学习规范化、实践学习多样化,构建红色教育、党性教育、党纪教育三大思想教育体系。聚焦政治引领、强基固本、守正创新三个方面,把党组织政治领导、组织引领、机制引领贯穿到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学院先后获得自治区教科文卫体工会“模范职工小家”等荣誉称号。


攻坚克难,主动求变,构筑对外开放新优势
学院逐步完善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奖学金体系,构建“走出去”和“引进来”招生路径,持续扩展来华留学生规模。近年来,学院已累计培养包括全球5个大洲56个国家在内的650余名留学生,涵盖临床医学、药学等7个学科门类,汉语、英语两种授课语言,本、硕、博、汉语进修、医学预科等各层次留学生教育的全覆盖。深化对外交流合作,学院先后与日本岛根大学、丹麦奥尔堡大学和贝尔格莱德大学医学院等4所大学建立起短期交流及联合培养项目,为太阳集团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中医学和公共卫生等“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的本科生研究生提供了学习研究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


聚焦发展,提质增效,逐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实施以一条主线(提升留学生汉语水平)、两个需求(职业汉语学习需求与中华文化融入需求)及三种能力(日常交际能力、职业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核心的“123汉语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专业特色,打造形成了《医学汉语》《中国概况》自治区精品课程。积极与山东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建立国际医学中文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推进课程共建、资源共享、研究合作等方面的合作发展,促进了国际医学中文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深化内涵,突出特色,提升人文交流效能
学院以“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以“三维导师制”建设为抓手,打造出具有宁医特色的留学生育人体系,引导留学生主动讲好中国故事。留学生先后获得国家级奖项9项,区级奖项27项。人民日报、中国日报网、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了留学生“过年赶大集”“助力北京冬奥”“乡村健康服务”等活动,2篇育人成果典型材料入编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成果案例。



展望未来,学院将持续推进高质量来华留学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对外交流、互学互鉴,讲好宁医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更好的弘扬中国文化,为学校教育国际化发展贡献力量。
(国际教育学院 文/图)
(编辑:宣传部)